1)第525章 《农政全书》 种稻翻棉_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25章《农政全书》种稻翻棉

  朱怡炅仅看农院呈递上来的奏章报告,便不由感叹,这徐光启简直就是天才!

  其对农事、农政上的理解,哪怕到了几百年后,也依旧没有过时,甚至比后世的先进科学还要更为简单实用。

  黄旭说:“陛下,臣与农院诸同僚经过几年试验,已成功验证徐公所著《农政全书》中,种稻翻棉之法是对的。棉稻轮耕不仅可以大幅降低田间病虫之害,而且腐烂根植也能进一步提高土地肥力,增加棉稻产量。”

  农院做的试验,与后世基本没什么不同,都是选出部分试验田,并用数学的方法给每块试验田进行单独编号。

  然后,再将这些试验田平均分成四组,并采取不同方法进行耕植试验:

  第一组,按《农政全书》标准的种棉翻稻,前两年都种棉花,第三年改种稻谷。

  第二组,三年全部正常种棉花,不做任何多余试验。

  第三组,同样三年全种棉花,但第三年种棉方法按照《农政全书》中,采取补救措施。

  第四组,三年全部正常种稻,也不做任何多余试验。

  最终得出结论,第二组不进行补救的,第三年种棉花的害虫率直接激增了十倍到二十倍不等。

  第三组进行补救的,则与前两年差异不大,依旧可以正常栽种棉花。

  第一组采用种棉翻稻的,则比第四组纯粹种稻的,不仅病虫害更低,而且稻谷产量也略有提高,甚至土壤肥力也没有明显下降,施肥量也更少。

  “黄卿辛苦了,农院诸君做的不错。”朱怡炅说道。

  黄旭说话有些直,直接拱手道:“陛下,种棉翻稻之法既已验证可行,应当从速向民间广而布之。如今江南地区,由于新型棉纺机器(不是蒸汽机)的推广,原本百姓的棉花种植已经完全被扰乱。不少百姓为了能够赚取更多银钱,不顾第三年病虫害会激增的风险,依旧种植棉花,也没有人告知这些百姓如何补救。再加上一些地方官吏,同样将稻田改为棉田,并且招商兴建棉纺作坊。”

  这就涉及到工业革命的第一波阵痛了,蒸汽纺纱机都还没推广下去,只是人力纺纱机大行其道,就已经开始对农业生产造成剧烈冲击。

  百姓大量种植棉花,这并不能怪罪百姓,也不能怪那些商贾。因为百姓想赚更多的钱,而商贾也的确花了更多银子来采购棉花,甚至在地方兴建棉纺作坊。有了这些棉纺作坊,百姓民妇就能有更多机会走出家门,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而那些改稻种棉的州县官吏,既是为了政绩考评,同样也是在让百姓赚取更多银钱。

  这些地方官吏不少都是年轻人,烂的还没那么彻底,就算烂了,他们也不介意让百姓能稍微多赚一些。

  而且,这也经过了皇帝、内阁首肯,还普遍都是收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