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3章 反了,都反了_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婚,朱怡炅这个监国大王自然不能再板着脸,跟着笑道:“诸卿同喜!”

  说罢,又对着王礼说道:“王卿,你确是个妙人。”

  “监国谬赞!”王礼闻言,微微一笑。

  通过这几月来的观察,尤其前次朝议上王远的试探,王礼便已看出,他们这位监国大王非常不喜为人掣肘,尤其是文臣,即读书人。

  既如此,王礼没有迟疑,自然投其所好,也顺带安抚那些府城大户们的情绪。

  毕竟把人嫡子拖下水便罢了,人又不止这一个儿子,大不了将来事发了,就当没这个儿子,再散尽家财,实在不行就举家逃亡。

  你若再把人女儿拐走,还要跟朱大王联姻,那就是真的往死路上逼了。

  至于吴阿兰,而今的王后。在王礼看来,这既朱怡炅身边之人,又关系不清不楚,所幸顺水推舟,生米煮成熟饭。

  这恭贺完毕,便是各自上奏。

  王礼上奏的,是之前朝议上对移民设县,还有开垦新田二事的具体流程。包括初步计划迁移多少户百姓,从哪里迁,预计损耗多少石粮秣,花费多少银两时间还有军队等等。

  这些都被王礼写成了奏报,能在短短三天就搞定这么多细节,可见这事他确实是深思熟虑,早有预案了。

  而同知梁文煊则是对之前朱怡炅所言,要于山地推广红薯种植的意思,进行了完善补充,采取因地制宜的法子。

  并非是所有山地都适合种植红薯,有些山地地势平缓,位于山脚,土壤较肥,实际上不能算做山地。

  若拿来种红薯,虽然也能取得极高产量,但可能会让部分百姓看到机会。然后故意谎报,把整个台弯所有稻田麦田都变为红薯地。

  红薯终究只是解决饥荒和粮食缺口的备用粮,对而今正在反清大业,未来还有无数大战要打的大明而言,并非什么好事。

  只种红薯,意味着只有红薯,士兵就只能拿红薯做军粮。真要长期吃红薯,士兵战斗力必定会出现大幅下降,于国无益。

  而且,梁文煊也想借这个机会,来好好清查一下下面的田亩,看看到底账册上的山地劣田有多少为真。

  两位文官大佬奏完,朱夔这个县令也跟着上奏了目前诸罗县初期的粮食缺口。

  吴观域和王远两人倒无甚紧要之事,只是单纯过来恭贺。武将那边亦是如此。

  赖池张岳本来三天前就要回去的,但考虑到监国大婚,就多留了几天。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朝议却是又加了一人。

  康子斐康掌柜,带着樟脑(库存)货物出门航海快一个月,总算是回来了。

  跟他一起回来的,还有满满八船的货物。其中一船为火药,约莫十万多斤,几乎掏空了整个长崎港那边的库存。

  至于朱怡炅要买的火硝,人家既没有,也不做这个买卖。

  其余七船,六船为铁矿,一船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