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章 增设二县_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台北台中台南勾连在了一起。如此,大明就不必因为距离遥远,而对上淡水乃至于鸡笼等战略要地鞭长莫及了。

  王礼这番献言,可谓深思熟虑,考虑到了方方面面,算得上是老成谋国之言了。

  朱怡炅思虑片刻,觉得确实没啥问题,点头说了句“可”。

  又随口问道:“王卿既有腹稿,不知这新设二县县名可都定好了?”

  王礼说:“回禀监国,这南方新县既以阿猴为基,故县名可定为阿猴。而北方新县需新筑,微臣斗胆,定名彰化,以显彰王化之意。”

  这给新县起名还要顺带给朱大王拍个马屁,属实是不忘初心了。

  朱怡炅听罢面不改色,都做了这么久大王了,这居移气养移体的功夫他没学会,但面不改色的本事却是已经玩的相当纯熟了。

  “嗯……阿猴其名未免有些难登大雅,其既在屏山以东,不如就叫屏东县如何?”

  王礼毫不迟疑:“监国英明!”

  “既如此,此事便这么办吧!下朝(散会)以后,给孤再上个关于设县的奏本。”

  朱怡炅点头,忽地又似是想起了什么,开口问道:“对了,这台弯可有种植红薯?”

  王礼这些文臣天天有事没事就给他朱大王上奏什么粮食缺口啥的,虽然没人要求他朱大王裁军,但这天天上奏发牢骚,也着实让朱大王烦不胜烦。

  之所以设置秘书处,除却公务太忙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把底下这几个文臣写的那些垃圾上奏给筛出去。

  “回禀监国,由于那伪清敌酋之诏令摊派,这红薯台弯倒有种植。可实际种植面积却不大,多是地方上为了应付交差而敷衍了事。”

  开口的却是府同知梁文煊,王礼虽是知府,又是文臣之首,但也不能总他一个人说话啊!总得给其他人留些机会余地才是。

  梁文煊这么一说,朱怡炅便想起来了。确实,终清一朝,虽然都在极力推广红薯土豆等高产作物种植。

  但即使到了清末,红薯占据全国农业作物种植总面积也没有超过百分之五,老百姓还是在种水稻小麦。

  倒不是以前的红薯产量不高,相反,红薯产量比稻谷麦子高,是百姓都知道的。

  之所以推广不开,前世朱怡炅也查过,就一个原因,清朝爱新觉罗家与明朝老朱家一个德行。

  老朱发行大明宝钞当货币流通,却拒绝以大明宝钞充当税收,清朝也一样,推广红薯土豆,但收税不能用红薯土豆来交。

  这不是特么扯淡吗?

  老百姓是傻的,才去种红薯。到时候交不上税,全家都得被官府弄的家破人亡。

  朱怡炅想了想,开口说道:“既如此,这回头鼓励百姓开垦之时,再加一条,凡是开垦出来的山地,今后一律改种红薯。”

  “我大明朝廷不像伪清,今后亦可以红薯抵夏秋两税,税率不变,且愿意主动耕种红薯者,今后可免徭役。”

  说着,又补充道:“只限山地劣田。”

  朱怡炅知道这红薯确实是好作物,但终究只能用于在粮食不够的地方大面积推广。红薯本身蛋白质含量低,吃多了还容易胀气,作为粮食并不算是好粮。

  在山地以政令推广一下就行了,反正山地贫瘠,也收不了多少水稻小麦,还不如种红薯。

  “臣等领旨!”

  众文臣纷纷拱手,并无意见。

  反正只是山地推广,只要朱大王不发疯了,让那些平原地区也全部改种红薯就行,而且这也确实可以改善大明的粮食缺口问题。

  彰化县,雍正元年设立,取显彰王化之意,实际就是台弯地方官拍雍正马屁的。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