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40章 九江攻防战(一)_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0章九江攻防战(一)

  吴国印收拢溃退的水师回来了。

  整体损失几近于零,只被击沉一艘。

  打了败仗还能保存住兵力,已可算当世“名将”了。

  倒是颇有南宋中兴四将刘光世之才。

  “大帅,末将出师未捷,还请大帅责罚!”吴国印单膝跪地,主动认罪。

  隆科多面无表情:“此非战之过,自去领二十军棍!”

  大战在即,自不可临阵斩将,而且斩了也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很麻烦。

  打军棍就差不多了,军棍算是军规,也警告一下。

  二十军棍下去,隆科多随即下令,让吴国印水师部立刻过江,去把攻打封郭洲(湖北黄梅小池),戴罪立功。

  封郭洲原本只为江心一沙洲,但随着长江曲流汊道的逐渐演变以及人工堤岸的修筑,逐渐被固定成沃土。

  由于最初长江主道尚由北面绕经封郭洲,其在行政上一直属九江德化县(附郭),但随后长江航道南移,封郭洲就变成了江北。

  满清时期,湖北驻军亦在此军垦,故有部分地区的财税收入实属湖北黄梅县。

  而重要港口小池镇,因为地位重要,也是由德化和黄梅两县各占一半。

  只不过后来三省划界,封郭洲最终并入湖北黄梅,同样隶属九江的桑落洲(汇口镇)也被划入安徽宿松。

  九江逐渐衰落也有这方面原因。

  黄殿说是死守,但也并非什么都没做,趁着清军顺江东下构筑后勤粮道的时间。

  黄殿兵分四路,第一路移驻封郭洲,并在那里构筑要塞工事,第二路增兵九江城,协助加固和增强九江城防力量。

  两路互为犄角。

  第三路由副将李勇亲率,坐镇梅家洲,严防死守。

  黄殿则率第四路移师湖口镇,扼守石钟山,并在彭蠡口江面设置木排数座,与东西两岸守军遥相呼应,阻拦清军水师杀进鄱阳湖。

  余部则戍卫南昌,维持南昌秩序的同时,也充当最后一道保险,聊胜于无。

  如此,严防死守,只要清军敢撞上来,他就要清军撞得头破血流。

  缩头乌龟,据城而守也是要讲究战术的。

  ……

  九江城西岸,淮军、新军主力已全部登陆,并分兵绕着九江城来了个围三阙一。

  本来应该是四面合围,密不透风的,但奈何北门的长江水师太没用,居然被江防炮台打到溃退,短时间内是没可能再反攻了。

  索性先叫他们去突袭封郭洲,攻灭封郭洲明军的同时,也是拿下这个战略要冲。

  九江城为沿江大城,共有城门八座,其中北门两座皆位于长江沿岸,明军在此架设江防大炮,刚刚把清军水师打退。

  北门的福星门,据说还是当年岳武穆亲自守过的城门。

  南城门则被广阔的赛湖阻隔,湖面行船已被明军全部征收,清军要攻南门不太容易,至少也需要先搞定船的问题。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