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5章 御驾亲征_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什么的。

  也不能说随便吧!

  这年头能家财万贯的,要说手里不沾血根本不可能。

  朱怡炅觉得这个法子很好,既能达成目的,还可重新树立一下他大明王朝的形象。

  对此,王礼同样也没有反对。

  毕竟,连监国都亲自与他们说了,那就表明监国很看好。

  既如此,只要没什么大问题……有大问题也不能先说,至多找个私下场合,或者回头偷偷奏一本劝谏一下,总不能公开让监国没面子。

  至于监国话里话外的那个邬思道,王礼自然是知其人的。

  毕竟,前清廷闽浙总督的瘸子幕僚,这印象着实不要太深刻。

  再加上虽然邬思道被从秘书官提拔到邵武知府,随后又被超擢拔升为延邵汀三府布政司左参政(相当于道台),这些任命都是朱怡炅直接下的旨。

  但个中手续还是由吏部经手走了个过场,王礼这个内阁首辅哪能不晓得。

  不过,知道归知道,王礼倒也没啥过激反应,邬思道升官是快,但再快现在也还是个布政司左参政,距离他这个首辅还差的远呢。

  而且,监国如此超擢提拔此人,那就说明一定很看重,那他要是还瞎搞,岂不是太不识趣了。

  闽西三府计定,王礼随即又说起另外一件紧要之事:“启禀监国,而今我大明据有福建,又新复浙江三府之地,朝廷新政改革亦是推行日久,民心归附,国势日盛。微臣斗胆请监国开科取士,为国求贤,以应天下之心!”

  说罢,王礼便跪了下去。

  开科取士,历来都是封建王朝用于聚拢人心最好的手段。

  饶是如今大明那些用的非常顺手的年轻士子,实际也都是科举的产物,王礼此番建言,除却身为读书人群体,屁股决定脑袋以外,也确实是如他话中所言,是为了大明考虑。

  毕竟,眼下浙江战事稍息,加之此战明军可谓是大发神威,便是福建内部那些原本身在明地心在清的士绅群体,经此一役,也开始有了动摇倾向。

  此时若是开科取士,正是个笼络人心的好时机。

  然而,朱怡炅想了想,却是摇头说道:“嗯……王卿,这科举一事事关重大,眼下浙江战事紧要,福建这边又百废待兴,这科举还是等到浙江一役结束,再行商擢吧!”

  这……王礼眉头一挑,还是没再劝说。

  实际上,朱怡炅也不是要跟时代作对,不搞科举,而是觉得,这科举现在开也可,等到大明攻下浙江再开也可。

  且,攻下了浙江,兵指南京之时,大明已然有了真正争霸天下的本钱,到时科举,反而还更有把握。

  朱怡炅说:“好了,科举之事暂且不提,朱卿,孤命尔等枢密院即刻开始筹备粮草辎重,征发民夫,此番浙江之役,孤要御驾亲征!”

  御驾亲征?

  听到这四个字,不论朱承训还是王礼,尽皆浑身一怔。

  看来,监国这是要对浙江发动总攻了。

  事实上,这也是先前朱怡炅把邬思道派去邵武之前,两人商量的结果。

  浙江一役,清军十万之师尽丧,就算其中有着很多都是青壮兵勇,那对于浙江也是沉重的打击。

  不仅仅是军事上,同样也是人心,尤其浙江提督黄升和温州总兵戴坤这两人为了推卸责任,十分默契的在战报上对明军大肆鼓吹,甚至黄升还直言明军有妖法,而温州总兵戴坤更牛,直接喊出了“明贼满万不可敌”的口号。

  这两人一番操作下来,浙江清军不说畏明军如虎,却也差不多了。

  朱怡炅和邬思道不知道浙江提督的骚操作,但也明白,眼下机会难得,大明正当趁此时机,以雷霆之势,一举北伐夺下杭州,只要杭州一下,后面那可就是真的龙入大海。

  大明也将真正从一个地方反贼,摇身一变获得争霸天下的本钱。

  所以,朱怡炅这才决定要御驾亲征,既是鼓舞士气,同样也是将这大功定在自己身上。

  要不然,这天下都是麾下将领打下来的。

  那还要他这个监国做什么?

  做唐高祖吗?

  卡文……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