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七章 抛砖引玉_兴汉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垂着眉眼,似乎对此无动于衷,赵温不禁暗松了口气,至少这个时候他能以子知父,知道乃父裴茂在兵法一事上的涉猎程度。

  四个年轻人有三个抒发了自己的意见,中间经过了一段小插曲,荀攸默记于心,微微颔首,遂把头转向了坐在皇帝正对面的那个安静、陌生的少年。虽未曾逢面,但荀攸也有所耳闻皇帝最近不知如何得知了一个从徐州跟团来长安求职的士人,不仅对这个士人特为优待,更是诏拜其侄入秘书监。

  荀攸曾想过,若是皇帝有意千金市骨,借此表现其对自关东来朝士子的优待,那也不至于将清贵权重的秘书郎拿来当做由头。何况对方才来不久,便让其参与到这种级别的集会之中,这可不仅是优待那么简单了。

  种种疑虑,直到看见这个少年,荀攸心里这才算是有了个初步的答案,这少年的样貌生得未免也太好了,年纪与皇帝一般大,却身材颀长,尽管是端坐于席,其人也比年长于他的法正还要高一个头。两道长眉斜飞入鬓,犹如墨染;一双朗目炯然有神,仿如灿星,正襟危坐,犹如玉树临风不动。

  有些人长得好看,却气质猥琐、中看不中用;有的人才华横溢,样貌却是差强人意。荀攸少时在颍川,曾品鉴过许多大族子弟后生,知道能生出这等相貌,养出这等从容气度的人,绝不会是鲁钝庸才。

  皇帝这时说道:“孔明适才尚未献策,这时该让他来直抒己见。”

  诸葛亮正如当时初入秘书监的司马懿一样,处处保持着谨慎兢惕之心,只是跟司马懿比起来,其心中对汉室、对朝廷更多了分敬畏。

  此时得闻皇帝发话,诸葛亮方才开口说道,他的声音中气十足,不需刻意太高,便犹如洪钟:“骆谷之地,山道未通,水路短小,谷中又多毒蛇,可谓艰险异常。其险虽与子午谷并列,却较子午谷还要险恶,届时于此路转运粮草,所费必巨,也有不便之处。”

  法正也料到这一点,当即回道:“精兵五千,负粮五千,数日可至汉中。兴势山南便是龙亭、安国等地,其人无备无虞之下,突遭我军,必无心御守。汉中近年鲜少灾祸,其地邸阁与散民之谷,足以供我军周食。”

  诸葛亮摇了摇头,“此计犹如悬崖危石,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必克而无虞,又何必犯险?”

  法正眉头微皱,有些不悦,他与诸葛亮只相处了几天,不知底细,此时毫不客气的反问道:“却不知计将安出?”

  诸葛亮显然是没有料想到法正会是这种态度,初来乍到,也不知对方到底是妒才还是气窄,反正是自己唐突了。他稍一思忖,便说道:“骆谷道路未开,行军不便;子午谷则凶险艰难,更为不易,至于褒斜道,听闻米贼张鲁入汉中后,断绝谷阁、建城营治,皆在于此,犹如子午谷的黄金戍一般,绝非一战而可得。”

  司马懿眼中精光一闪,饶有意味的说道:“陈仓道?”

  “陈仓道路途虽远,但与它处谷道相比,却是最为平稳。”诸葛亮略显诧异的看了司马懿一眼,觉得对方能一下子想到这里似乎有些不对劲,但他没来及细想,继而点头说道:“如若朝廷只图汉中,则依法、司马等郎君的意思,简拔精兵走骆谷、子午南下,或许会有折损,但贵在神速。可若是要进取益州,则非数万大军不可,于此,倒不如循陈仓故道,虽然路途遥远,但便于行进大军。”

  皇帝瞧了下四个秘书郎的脸色,侧身对王斌不轻不重的说道:“他说到点子上了。”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