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二章 吉往凶归_兴汉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奉若圭臬,他也有他的政治取向。皇帝议论改制度这类要事的时候不询问老成谋国的大臣意见,反而问了两个亲近后就草草决断,在得知这件事后,好脾气的他即使不曾参与到这种政争之中,但心里其实是很不赞同皇帝的做法的。

  “贾公。”刘和轻蹙眉头,思量了片刻对贾诩说道:“我听说臣子受劾,不说属实与否,理当上疏自辩,无过则罢,有过则当自谒廷尉请罪,以求宽贷。可我观贾公却满不在乎,这似乎于礼不合,而且国家也不好保全贾公。”

  跟他父亲刘虞相比,刘和的仁厚才真正算得上是表里如一,即便贾诩是他下属,刘和依然以晚辈的身份尊称对方。

  贾诩临出门前忽然听刘和这么一说,不禁笑着摇摇头,他如何不知刘和这是在提醒自己早些自辩,免得陷入被动,最后又被扣上一顶不尊王法的帽子。他将迈出门槛的一条腿收了回来,向眼前这位大司农揖了一礼,道:“鄙人何德,有劳大农挂念。此事说起来倒也简单,我若是真的上疏自辩了,那才是给陛下添麻烦。”

  诚然,贾诩若不自辩,等到士孙瑞和马日磾上第三道辞表的时候,他们就会在辞表里真正表态,皇帝也会借此与他们各退一步,以贾诩入尚书台、士孙瑞等人不再坚持请辞为条件,换取皇帝从此以后不再疏离、绕过大臣行事。

  但这并不是贾诩真正想要的结果,因为这个结果是皇帝为了保全他而不得不做出的牺牲与让步,以皇帝凉薄的性子,难免会挂记在心上,成为贾诩的隐患。

  至于到底该怎么做,贾诩早已经打算好了,只是不方便告诉刘和罢了。

  他微笑着对仍有些茫然的刘和点了点头,然后告辞离去。

  “贾公、贾公。”刘和还欲再说,可贾诩却没有理他这个所谓的直属上司,头也不回的走了。

  “刘君在国家身前的恩遇不比这个贾文和要差,他若是向刘君说几句好话,说不得刘君你还会出手帮他脱身,可惜他这人未免太自视才高了。”灵台令刘琬从藏身之处走了出来,与刘和并肩站在门边,有些不满意于贾诩这副无所谓的态度。

  刘和无奈的叹道:“诶,虽是父命,但我却是真心结交,可贾公却不愿与我沾上关系。即便是我下属,除了公事以外,平日里也是极为疏远。”

  似乎是熟知刘和赤诚的心地,刘琬也不觉诧异,顾自说道:“此人太谨慎了,甚至谨慎得有些过了头,无论好的坏的,但凡是他不需要的,他都弃之如弊帚。我相人之术也算有成,可偏就看不透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反正此人注定要使天下大乱、世间纷争。”

  “你还说我此生颠沛流离,没有福相呢,但现在呢?我身为中二千石的大司农,难道还不算福相?可见你相人之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