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一章 当防隳坏_兴汉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潘勖说道:“我记得治剧科博士赵彦知五行、通阴阳,眼下既在太学,便让他先过来参详。”

  未过多时,赵彦便神色匆匆的走了进来,他稍稍镇定了心神,然后便开始举了个跟崔烈看似差不多的例子:“孝灵皇帝光和元年,南宫平城门内屋、武库屋及外东垣屋前后都突然坍塌。”

  潘勖现在对这个非常敏感,他一听到‘平城门’三个字就下意识的问道:“那一次出了什么事?”

  赵彦答道:“平城门乃正阳之门,与皇宫连接,是銮驾出行必由之路,因此是门中最尊贵者。武库门是兵器收藏之处,国之屏障。其后黄巾贼果起于东方,库兵大动,天下战端大起。”

  杨懿这时忽然说道:“我听说凡‘屋自坏’,皆小人显位乱法之咎,孝灵皇帝时朝有权宦,圣明壅塞,以至下民扰乱。如今宣平门外屋坏,想必也是朝有小人当道,至于君臣失和,故而上天示警。”

  皇帝眉头皱得更深了,一旁贾诩倒是泰然自若,而荀攸的神色却有些不太好看。

  只听杨懿继续侃侃而谈:“所谓君臣不正,人道不和……则责之司徒。”

  图穷匕见,这恐怕是杨懿临时起意,还没来得及跟杨氏众人商量便抓到契机,想借此对司徒马日磾发难。

  “正月的时候朝廷才因日蚀罢免太尉,如今才过两个多月,骤然更换,恐怕会引起朝野动荡……”荀攸立时言道,并不满的朝杨懿看了一眼。

  皇帝缓缓说道:“屋自坏只是异象而非灾异,若因此迁责三公,岂不是太儿戏了。”

  杨懿正欲再说,只听赵彦突然抢白道:“屋自堕,乃诸侯强凌主。”

  “什么诸侯?”杨懿有些不高兴赵彦的举动,盯着他说道:“如今各处方伯无不贡使来朝、归服陛下,哪有以下凌上之事。依我看,此事当预于内。”

  赵彦不紧不慢的说道:“此次宣平门外屋坏,正是将起战端之兆,恐有地方为乱。”

  皇帝这是来了兴趣,他与同样有些惊奇的贾诩相视一眼,然后问道:“赵卿既说将起战端,可有什么凭据?”

  见皇帝没有把他的话放在心上,杨懿只得讪讪的住了口,反正刚才此举不过是随手为之,能成则罢,不成也无关紧要。

  此时他便在一旁不再多言,冷眼瞧着赵彦往下解释:“先代以来,大军皆由此门出入,如今屋坏于宣平,是主朝廷将有兵事。而屋坏于门外,则意味着战端启于外而内无忧。”

  贾诩忽然幽幽说道:“不知博士以为,这战端将启于何处?战况又如何?”

  “宣平门正处长安东北,此战想必也当发自东北方。”赵彦转头对贾诩说道:“至于结果,历来得胜凯旋之师多从此门入城,此门因此得称‘宣平’,想必即便有战,最终也是朝廷得胜。”

  皇帝愈发惊讶了,且不说屋自坏是不是真的在冥冥之中预示着什么,就说赵彦的这一番解释,已经差不多预见到了未来河东的一场大战。他对赵彦这个人不由得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对今天这件事产生了警惕。

  “真是胡言乱语。”皇帝不信的说道:“屋自坏,想必是有蠹虫为祸。而去这几日连绵阴雨,房屋内里朽烂,从外表却未能发觉,一时倾颓,天底下类似于此的不知凡几。若皆因此而罪于大臣,罪于地方,朝廷将何以治天下!”

  一番严厉的说辞,让众人纷纷凛然称是。

  “赵彦身为博士,有育人之责,今后不得在太学传授五行之说,这件事也不许外传。”皇帝摆出一副不信的样子,并且对赵彦进行责备,是为了防止这个消息流传。再吩咐完之后,皇帝便让人备好车驾,带着一干人等返回未央宫。

  他心中有预感,这件事只是暂时压下,其实远远没有结束。

  在返程的车上,皇帝忍不住对骖乘的荀攸说道:“天道深远,非人力可图,果然要好自为之啊!”

  《后汉书·孝献帝纪》:“四年春正月甲寅朔,日有食之。丁卯,大赦天下。三月,袁术杀杨州刺史陈温,据淮南。长安宣平城门外屋自坏。”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