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八章 雪掩承庐_兴汉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荀攸沉思了很久,方才抬起头对皇帝说道:“朝廷确有积弊不少,如吏治、选举、财赋、豪右等等。此皆历代贤君穷究而未能根除者,陛下年富力强,一切都可以缓行慢施,从长计议。”

  “我准备在大朝之后,再下一道诏书。”皇帝目光坚定的说道:“命天下臣民畅所欲言,无论是否有谬误、是否有解决之道,皆可直言朝政之弊。二千石官吏以上及地方令、长必须有所进言,其中有切中时弊的,拿来我看,论其言授赏不等。”

  这无异于是两全其美的法子,皇帝既能从中知道朝廷当下有多少需要革除的积弊,列出问题清单,然后一一对照解决;又能从臣民的奏疏中发掘人才,多少身处边缘地带的官员往往会因此直接简在帝心,进入到权力的中心。

  “陛下求问时弊,有当年齐王纳谏之风采。”皇帝没有因年纪轻轻便平息叛乱而骄傲自满,更有一举扫平沉疴的魄力,不得不让荀攸由衷的赞叹。

  皇帝目光深深的盯看着荀攸的眼睛,说道:“荀君,从初平三年开始,我便与你共结君臣之义,这么多年,无论是诛李傕、征袁氏,你都站在我这一边。如今我欲力图革新,重开盛世,荀君可还愿意与我站在一起么?”

  “陛下……”荀攸离席拜倒,惶恐的说道:“陛下欲兴汉室,臣岂能不供牛马奔走?”

  显然,皇帝对荀攸的这句话并不满意,他忽的厉声说道:“当年奋义诛董,受困狱中仍谈笑自若的荀公达,如今安在?可还记得那时怒强臣窃命、忧国忧民之心吗?”

  荀攸低头不语,当初谋划诛董,的确有一番忧国忧民的热血,如今身居高位,初衷虽未忘记,但也不知不觉掺杂了私心。

  “我一直都是将你视为股肱心膂,”皇帝无奈的叹了口气,伸手将荀攸扶了起来,对他说道:“这一次的纳谏,由你来收集整理,按事有轻重缓急,一一分出先后,条陈进上。我等再把要紧的事办了……你放心,我知道你在担忧什么,士乃朝廷的根基,根基不动,天下不乱。”

  这仿佛是句分量十足的承诺,荀攸不敢轻信,却又不得不信,他看着皇帝诚挚的眼神,心里不禁动摇起来。皇帝有意打击豪强、限制世家,前者是荀攸有限度的赞成,后者则是一直持有异议,因为他的立场就在这里。

  眼下听皇帝仍以士为重,可‘士’能代表世家么?荀攸在脑子里飞快地想着,然后答应道:“臣谨诺。”

  “荀君以为刘备此人如何?”皇帝换了话题问道。

  荀攸想到早上在前殿听到皇帝与刘备之间的一番问对,似乎想到了什么,脱口说道:“刘备有雄才,能得众心,乃当世人杰。”

  皇帝听到荀攸口中对刘备这样的评价不禁有些讶异,他追问道:“能得众心,这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