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80章少吃零食多睡觉_影帝的懒散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大部分时候,这句话是正确的。艺术本质上还是对生活的一种夸张化表达,现实的星月夜不是梵高笔下的漩涡一般燃烧的火球,现实的曹操也肯定不是京剧里的白脸奸雄。

  但是,在一些情况下,生活的真实反而凌驾于与艺术的夸张之上。

  暂且不提前段时间被疯狂薅羊毛的某爽,相当一部分的犯罪电影以及都号称是以现实事件将为基础。

  但是,当你调查过之后,往往会发现,相比于跟电影的内容,真实事件要显得更加魔幻且刺激一点。

  近一点的,比如紫金陈的“无证之罪”,其中就将发生在东北的雪人事件改编成了中的一个案子,据说这个事件也是当地许多小孩的童年阴影之一。

  远一点的,比如杨德常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这部电影也是改编自弯弯的真实事件。

  人山人海与追凶者也这两部电影也是一样,虽然电影的故事与视角不赖,但是跟真实事件相比,就显得相当的苍白。即便是在电影里塞进了对社会问题的讽刺,仍然不能让电影超越某个界限,还不能被称之为佳作。

  尤其是人山人海,最后男主角追凶的结果居然是引爆了黑煤窑,把凶犯连同无辜的工人一起埋在了煤矿之下。

  大哥,你是来追凶的还是来灭口的啊?

  这种最后一个引爆,白茫茫一切真干净的手段感觉就是为了获奖而去的。而导演蔡尚君也如愿以偿,拿到了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追凶这个行为成为了导演真实意图的一个外壳,一个苍白无用的容器。真正的惊心动魄没有得到表达,通篇都是煎饼叔的冗长心理独白。这也不能怪煎饼叔演技不行,电影留给演员的发挥空间太小了。

  煎饼叔也好,小桃红也好,都只是导演意图的工具,完全看不到性格的独特性。

  追凶者也倒是试图表现出故事的传奇性,尝试用不同于烈日灼心的黑色喜剧拍摄手法来表现一个现实故事。

  只是,电影不够黑色,内容上也不够喜剧。最大的作用大概是让张毅的知名度更高了,吃小锅米线那段完全可以作为米线店的广告来用,真香!

  真实的事件,跟追凶者也的故事完全不同。追凶者也关注的,或者说讽刺的是个人诉求跟集体诉求之间的矛盾。

  全县人都想开矿赚钱,但是宋老二偏偏要守着祖坟不让,这让他成为了别人的眼中钉。

  电影里,邻里的嘲讽,朋友的陷害,基本都是出于这一原因。

  很可惜,这个点子完全可以再支撑起一部电影的,但在追凶者也里只作为了雇佣者辩白与反转的理由,没什么存在感。后来的暴裂无声也算是同一种精神与批判内核之下诞生的作品,但比起追凶者也显然更加深入的探讨了个体与集体之间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