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八十章 新的一年_穿越之寡妇丫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扫家里的积雪。

  虽说按着规矩从大年初一到初五是不需要做任何事情的,但是也不能任大雪压塌房顶不是?

  后晌,陈氏和刘氏带着两个妞妞到蓝依家来拜年闲聊。蓝怡照例给两个孩子拿了红包,又取了在县城里买的小银镯子给她们套上,妯娌三个则坐在炕上聊天。

  三人聊着这一年的打算,听到蓝怡想将宇儿送进学堂,陈氏和刘氏先是奇怪,随后明白过来,便忍不住乐了。

  陈氏想着这小大嫂平日里看着十分精明,但在这些小事上总是犯些糊涂。也难怪她。大嫂回来一年,却不喜打听事情,对村里的很多规矩都是不懂的。

  “大嫂,咱们北沟村的义学是村里每家出银钱集资建造的,你也瞧见了,就在村子正中的那棵老槐后,周家祠堂旁边。现在私塾里有好几个夫子,其中的雷夫子是游学过来的,大家都说他很有学问。孩子们也喜欢他。但这义学只收八岁以上的学生,咱们宇儿今年才六岁,还得等上两年呢。我家大福今年七岁,也不能去的。”

  蓝怡听了汗颜。常识不足啊,她对古代的教育制度一直搞不清楚,科举制度也是只知一二,过来之后也从未在这上边费过心思。

  这之后她花了一些功夫。通过多方了解才知道,大周的学校分为官学和私学两大类,私学形式灵活多样。主要也分为两类:蒙学和精舍。

  蒙学有常年开课的私塾(夫子在自己家中设学授徒),义学(或义塾,地方上或官员、地主出钱聘请塾师在家乡开办学校,教育本族及乡里子弟),家塾(不少官宦世家为教育其家族的子弟,聘师设塾于家内)等。也有季节性的村塾、冬学。

  北沟村里的义学每年开春招收学生,取一年之计在于春之意。村里孩子不多,义学里也就有三四个夫子,每人负责一个年级。这村里的孩子上三四年学认得字后,学的好的、家里又有钱的才会送孩子去县里读书,考科举。其他的孩子也就从义学毕业后开始帮家里做农活了。

  蓝怡让宇儿入学的想法落空了,那孩子很憧憬着入学的,这下蓝怡还得想着怎么安慰他才好。

  大年初二,蓝怡在家祭财神,把买来的纸钱给财神爷烧上,还摆上鱼肉和羊肉请他老人家多吃些,财神可是现在她最喜欢的神仙,哄得财神高兴了她才有好日子过啊。

  初二中午,她中午又按照习俗吃馄饨,这里俗称为“元宝汤”,取吉祥寓意。这边初一至初七人日之前,每日吃什么都是规定好的,不能算做,否则怕神仙怪罪。

  蓝怡觉得自己自小到大过了这二十几个春节,今年的春节是最繁琐,也是最有年味的,难怪这里的小孩子个个都数着盼着过年,这吃食日日都不带重样的。

  大年初四,蓝怡牵着毛驴,带着宝宝在村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