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96章 一揽子计划(2)_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是找那个理由搪塞。”

  “没必要?”

  不过各地赈灾行署,所统计汇总进京的奏疏,想必诸卿也都看到了。

  崇祯皇帝赚钱是把好手,就现阶段的内务府,名下就有着不少优质资产,每年能够创收很多,可崇祯皇帝花钱也是把好手啊。

  错非是崇祯皇帝给的待遇好,给的晋升空间大,就这般压榨内务府的官员,叫他们整天背负很大压力,只怕有不少人都选择上疏请辞了。

  特别是内帑财政的压力,就更不用说了。

  钱肃乐想了想,向崇祯皇帝作揖询问道:“陛下的意思,是想增加揽储粮食规模?”

  在今后的5年间,内务府要逐步累加该项预算,此事要与川海总会明确好,各地所设平价粮行,要继续增加规模,与此同时,内务府这边也要在北方诸省,筹建起一批民储仓,这与户部的军储仓,是不掺和的。

  每年100万两银子,去订购海外的粮食,这是远远不够的。

  鉴于这等特殊的境遇,使得内务府的很多官员,其实是叫苦连天的,压力太大了,往往是崇祯皇帝一句话,就会有一批人忙的团团转。

  不管是在哪一层面,失去竞争性,就会失去源动力。

  这些群体分布的很宽泛。

  大明处在小冰河时期下,自然灾害频生,就会导致粮食产量减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何况从内务府创设至今,外朝对你们的存在,其实争议性是不断增多的,觉得你们就是朕的幸臣。

  大明文官群体的问题,之所以接连不断的爆雷,就是他们所执掌的权力过重,没有相应的制约和监察。

  崇祯皇帝看向钱肃乐他们,“大明官场的吏治整顿,不过是刚刚开始,许多堆积的问题和顽疾,并非是朝夕间能够解决的。

  崇祯皇帝眼神坚定道:“你们做官,究竟是为了什么,朕知道近期做的事情,的确是有些多。

  像各地赈灾行署的管辖的灾民,各领域产业的脱产工人,各城池内的脱产群体,如果说我大明的粮食供应,敢出现任何的问题,就必然会造成一个严峻后果。”

  “陛下,此事有户部在做,内务府没必要再增加该项预算了吧?”黄道周想了想,看向崇祯皇帝说道。

  崇祯皇帝笑道:“黄卿,你这是没有饿过肚子吧,不要把内务府现有的一些压力,影响到你做事的判断上。

  “过去,内务府每年要拿出100万两银子,去向皇明海贸总会、汉盟、欧罗巴各国海商购进大批粮食……”

  一个‘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念,叫多少大明文官,一个个都忘乎所以,觉得就算是被抓住了,也不会受到什么严惩,大不了被罢免职官遣返归籍,这种情况,崇祯皇帝正在一点点扳正回来。

  可是朕做的这些事情,并不是为了享乐,而是想让大明社稷更好,难道遇到些问题和压力,我们就要选择退缩吗?”

  大明维新派的规模扩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适合变法初期阶段的,不代表适合变法中期阶段的。

  适合变法中期阶段的,不代表适合变法后期阶段的。

  哪怕是前、中、后期阶段都逐步落实,大明还会有更新层面的变法,所以崇祯皇帝要培养出一批批的人才班底,以确保在不同时期下,能有相应的人才顶上来!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