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82章 新生代_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管在任何形式下,任何时期下,都不能惧怕战争,要正视它,了解它,掌控它,毕竟矛盾一旦激化,就会导致战争的发生。

  与建虏的战争,是这一情况。

  与流贼的战争,是这一情况。

  与蒙鞑的战争,是这一情况。

  与土司的战争,是这一情况。

  而江南诸省的沿海地带,出现的所谓‘倭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亦是矛盾激化而变相导致的。

  崇祯皇帝在天津直隶州明确开海,将大明的对外贸易,从过去的走私为主,逐步变成官方为主,为此还推出很多政策,以确保天津开海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就渐渐形成虹吸效应。

  要知道欧罗巴各国海上势力,一直都想打开大明的市场,将他们所携带的商品,通过停驻大明沿海地带,能够有效的倾销出去。

  可惜这一愿望,一直都没有能实现,甚至还与大明爆发海上冲突,天启年间的海战,就是一次试探。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其二,在南直隶、浙江近海地域,组建起近海巡防体系,确保有外敌来犯时,能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反应,继而避免沿海地带遭遇海上力量的破袭。

  尽管说大明已不复往日强盛,海上力量也不比先前,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欧罗巴各国海上势力,就能对大明造成威胁。

  过去大明放弃海上,是一个错误的决断。

  诸卿有没有想过,为何江南诸省一带,会动辄出现倭乱侵袭吗?一个小小的倭岛,难道真的能跟我大明抗衡吗?”

  这是平叛吗?

  这是整顿军务吧。

  崇祯皇帝眼神坚定道:“和欧罗巴各国海商接触,诸卿也能看到,在我大明之外的地域或国度,都在积极地发展海上力量。

  “陛下,倘若是这般的话,那牵扯到镇压倭乱一战,恐耗费的粮饷,是难以估量的存在啊。”

  崇祯皇帝当然知道杨文岳他们,心里究竟是在担心什么,无非是怕大明在这场常态化平叛倭乱中,会被拖垮。

  既然是倭乱,就不要想着短期内能平叛,毕竟海上作战和陆上作战不同,朕要开启常态化平叛,逐步完善我大明落后的海上布局。”

  崇祯皇帝要通过自己的方式,通过对外发售战争债券、财政对冲转移等方式,逐步调整大明的一些领域,比如进一步发展造船业,进一步发展航海业,进一步深化军改进程,进一步完善军工体系构建……

  杨文岳上前作揖道:“就算此战的一应消耗,皆由内务府独自承担,可是牵扯到这般多的调整,特别是近海与远海的构想,这需要大量的海上战船支撑,现阶段对我大明水师而言,根本就没有这等实力去承受啊。”

  只要崇祯皇帝能够平衡好这些,确保基本秩序的稳定,那么这场常态化镇压倭乱的战事,非但不会给大明造成损失,甚至还能推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