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82章:何尊铭文_我在北大学考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铭文分代史徵》直到他去世,都没编写完毕。

  不过苏亦前世查找何尊铭文资料的时候,都是引用《殷周金文集成》收录的版本。

  而这次,苏亦写的却是唐兰先生版本。

  在众人的期待中,苏亦很快就公布了答案。

  “王初迁宅与成周,自天室对武王举行裸祭。在四月丙戌日,王于京室诰训同宗小子,说:“过去你的先人公氏辅佐文王,文王受此大命。武王既攻克大邑商,则敬告于天,说:‘我要居于中国,从这里来治理人民。’呜呼!你小子无知,看公氏有功劳于上天,达成使命,要恭敬地祭祀啊!”王谦恭的品德如天,教训我这个不聪敏的人。王全部诰训完后,何被赏赐贝三十朋,用来做□公宝贵的祭器。时为王的第五个祭祀年。”

  这是苏亦参看了唐兰、马成源两位先生的释读,翻译过来的。

  生怕大家听不太明白,苏亦又说,“整个铭文,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一是王迁宅于成周与祭祀武王;二是何的先人公氏曾辅助文王;三是武王克商后说要居住于中国;四是王勉励何能像其先人公氏并加以赏赐。”

  说到这里,苏亦又说题外话了。

  “整个铭文是记录一个叫何的人被周康王赏赐贝三十朋之后,何铸造何尊记录下来整件事情。”

  所以这个铭文,涉及到的人物就有点多了。

  先是周武王,最后是周康王,剩下才是周人何。

  “那么古文为什么喜欢铸造青铜器记录这些大事件吗?他们是闲得慌吗?还是想要向后人炫耀显摆呢?其实都不是,这跟中国古人的祭祀习俗有关。”

  “我们拥有非常辉煌灿烂的青铜文化,很多青铜器都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像何尊这样拥有铭文的青铜器特别多?那么这些青铜器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铭文,也就是一些记录在青铜上的文字,当时的古人把一些他们认为最为需要记录的内容用文字铸在青铜器上?好端端的,为什么记录在青铜器上呢?”

  “那是因为,文字的保持相当的不容易,当时,没有纸,文字只能篆刻在竹简、竹简、木简,或者刻在骨头上,龟板上,或者写在丝织品上,然而,篆刻在这些载体上的文字,并不容易保存,很容易就腐烂了。这样一来,怎么办呢?”

  “铸造在青铜器上!”台下有学生喊道。

  “是的,这位同学非常聪明,说到点子上了。”苏亦给台下的学生互动一番之后,继续说,“这些文字不仅可以铸在青铜器上,其实也可以刻在石头上,我们先人认为只要这样才可以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实际上,他们的想法并没有错,这些文字确实传承下来了,也真是因为这样,才有何尊,有了司母戊鼎这些国宝。而,我们国家的青铜器之所以被称之为国之重宝,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