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2章 从报纸上了解潘大章_重生1983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刊物,有的话就买回来,我欣赏欣赏这年轻人写作的水平到底是怎样的。”

  柳如波对于诗歌不感兴趣,但是对于小说也喜欢看。

  特别是《江山文艺》她也经常买。

  看见文章中说的最近几期的《江山文艺》,她恰好都有。

  “《江山文艺》我都有,这篇《陌生城市》的小说我也一直在看,写得确实不错。”

  她把几本杂志找出来,递到老齐手里。

  “你先看这几本杂志,我再去看书报亭有没有这几本诗刊卖。这个作者是俞督县人?”她看见了文章上的介绍,好奇问。

  小说写打工生涯的,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味道。

  “是呀,他就是老董的干孙子,出资办稀土矿的也是他。”

  “老董的干孙,不是吧?他不应该是个中年人吗?”

  柳如波感到不解。

  若是中年人的话,老董收的就是干儿子了。

  “他今年才十六岁。”

  “不可能吧?十六岁写得出那样的小说。”

  “哪样的小说?”

  “你看看就知道了,我去买菜,再去报刊亭看有没有那几本诗集。”

  她出了门,留齐谷南一人在家。

  他开始阅读小说,已发表四期,每期三万多字。

  主人公是个矿工,因为所在钨矿经济效益下滑,半年时间发不出工资。

  允许青年工人停薪留职去外面自谋职业。

  于是青年矿工就去了广东沿海城市。

  事情发生在某个特定的时期。

  齐谷南不禁内心犯嘀咕,他知道近几年钨业系统经济效益非常不错,每年除了上缴税收和利润后,每个矿都有不少的盈余资金。

  钨产品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几个大矿都在搞文化娱乐设施。

  会走到连职工基本工资都发不出的地步么?

  青年工人都停薪留职去了广东打工,以后他们还会返回原单位上班么?

  想象力还是不错。

  之前在矿山一个小矿工的生活场景,跟现实中特别相符。

  各种心理描写,当时的情景很容易让读者代入其中。

  潘大章父亲是矿山的退休工人,他熟悉矿山的环境,以及了解矿工的真实心态,都可以理解。

  可是他才十六岁,有可能连广东都还没去过吧?

  书中描写的服务区乱象,以及到了广东后,汽车站打工人的人生百态。

  在工业园挨家去找工作,进了工厂的,流水线的所有辛酸苦辣,没有亲身经历的人,他能够单凭想象就写得出来么?

  小说主人公的视角,以及遇事件后成熟的思想变法,怎么看怎么象一个饱经沧桑的中年人。

  几个小时过去,柳如波买了几本杂志和一些青菜回来。

  “我特意跑去汽车站门口的那个书报亭,才找到你需要的这几本诗刊,其他几个书报亭都没有。”

  “你看书吧,我去煮饭。”

  齐谷南并没有急着看诗刊,其实他对诗的兴趣也并不是很大。

  但是他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