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十七章 从来如此,便对吗?_北宋振兴攻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恨面前,暂时止住了起事,但是大宋河东路被打的稀巴烂,河北西路,河北东路也被打了个对穿,来年岁收绝对惨不忍睹,

  江南岁收士绅把持,稍有风向,就是天公不作美,无粮无钱。

  禁军已然成为了招降纳叛,安抚流民的工具,军纪涣散,战斗力几乎没有,战时怯退,若无钱无粮,几十万手持武器的禁军哗变,那个画面,实在太美,冗兵之疾,岁收十有五六就在其上。

  冗官,唐时一次科举录取仅三四十人,到了大宋太祖太宗之时,动辄四五百人。

  而大宋对宗亲和亲信弟子极为优厚,随意授官,很多宗亲在襁褓里就有了寄禄官,获得俸禄。

  而其他的旁支、异姓、门客、都可以得到荫补官,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融入官员体系。

  朝堂官员臃肿,地方官员上也是如此。

  唐朝的道州县三级制度,宋朝设置了路、州、县三级。

  但仅大宋路一级,就为了分权划分了四个大司,安抚司、转运司、提刑司、提举常平司。还有大小通判官,臃肿到了极致。

  元丰改制之后,冗官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观,科举每次录取限一百二十人以内,荫补官也有了限制,可惜这一切在赵佶上位之后,都化为了乌有。

  元丰改制想要解决冗官问题,彻底爆发。

  他的父亲蔡京与赵佶,公开卖官鬻爵,直言“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冗官制度经过反弹之后,更为恐怖,直接把大宋最后一口气给断了。

  蔡攸也不是天生就是卖国贼,少有壮志,入了朝堂才发现身不由己。

  在新帝身上,他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从来如此。

  不得已而为之啊,不同流合污,哪有立锥之地?

  到最后还不是变成了当年自己讨厌的模样?

  蔡攸长长的叹息,他叹息的是当年的自己,可惜少年已乘黄鹤去,现在空余一身油了。

  他相信,新帝也会慢慢变成如此。

  大宋朝没得救了,积重难返,非人力可胜天。

  “陛下,从来便是如此,还能怎么样,赐些岁币,让金人且先离开,从长计议吧。”蔡攸劝慰着,新帝的手很长,眼睛很毒,至少在大宋西军还在城里的时候,他们还真的不敢翻出什么浪花来。

  “从来如此。便对吗?”赵桓问着蔡攸。

  他是文臣之首,在奏对之时,只要他还没有停下,旁人极难插手。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