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六十二章 赵构有天时地利人和_北宋振兴攻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宋才走了一百六十年,还没有走到尽头,大家对大宋还有感恩戴德之心。

  如果拥立了赵构,也不会出现所谓的谋反一说,人心可用。

  其中最关键的是赵桓在河东路、关中、云中、燕京、河北等地的均田政策,驱赶了地主们,地主们跑到了南方。

  而江南本身的地主就很多,只要稍微串联,为了防止自己的利益得到损害,他们就会裹挟无知的江南百姓一起参与到拥立之事中。

  百姓是无知的,而且是盲从的,赵桓可不认为他们能分得清楚赵构和赵桓的区别。

  赵构这个家伙,有够狠的啊。

  赵桓无不感慨。但是现在的他,却是无能为力。

  自己在练新军,那赵构就不知道新军的重要性吗?

  现在禁军整体打散架了,就军事力量上而言,赵桓顶多比赵构多拥有两万永定军而已。

  而这两万永定军,都是北军,一群旱鸭子,不善水战。

  现在可没什么长江大桥给赵桓用。

  现在过长江,就必须用船,而长江又不会结冰……

  赵构绝对是个聪明人,他挑选的时机,非常的好,卡在一个对的时间里,做了一件对他赵构一人有利的事。

  自私,就是他的代名词。

  麻烦呀。

  李纲却喜色连连的带着赵佶准备归京的消息,来到了宣德门前,只是他在等待宫门打开的时候,看到了蔡攸从东掖门匆匆而出。

  这个知枢密院事现在就是个人行图章,因为赵桓带着永定军打下来了燕云十六州,现在的汴京城里,新帝说话一言九鼎。

  这个蔡攸在朝堂上,都是一言不发,官家说什么,他蔡攸就做什么。

  大中午的进宫,是说什么大事吗?

  李纲带着信件来到了文德殿,大声的说道:“官家,可喜可贺啊!太上皇已经决定归京了,正率领着八万的军卒,返回汴京。”

  赵桓却面沉如水的问道:“李太宰,太上皇可是带走了四十万的兵马,现在怎么就只剩下了这么点?”

  赵桓一听这个八万的数字,就知道要遭,因为根据康履的供述,现在赵构,就在江南!

  这四十万人的溃营速度实在是太快了些!

  有问题!

  李纲一听,脸上的喜色慢慢消失。只是情报有限,他实在是不知道这四十万的禁军是如何这么短时间溃营的。

  “李太宰你来看看这个。”赵桓将平州的军报递给了李纲,忧心重重的说道:“他康王,怕是要做大事啊!”

  李纲接到札子仔细研读之后,额头上出了一层层的冷汗。

  “官家,江南是大宋的粮仓,也是大宋的商税的主要来源。”李纲小心翼翼的说了一句,提醒官家,这件事并不寻常。

  “万万贯的税赋,仅仅江南就贡献了超过三千万贯,官家,这康王若是再江南谋朝自立……”李纲说不下去了,因为这件事如果是真的,那后果不堪设想。

  赵桓看到李纲这个表情,就知道这个智多星,现在真的是智多星无用了。

  这是历史大势!不因智谋而阻拦。

  怎么办?

  成了君臣二人的心中的难题。

  “与金人议和?然后调兵南下平叛?”李纲试探的问着。

  而赵桓却突然笑了,这又是一道选择题,议和撤出几万兵马来,揍个赵构,跟玩一样。

  一如当初种师道问他的一样,是继续攻打云中路还是班师回京平叛一样的选择题啊!

  攘外和安内,固定的选择题,赵桓这次依然选择攘外。

  赵桓摇了摇头,说道:“北地军卒调动不变,训练新军,有三万飞军,足以平定康王叛变!”

  “时间站在了我们这一边,我相信时间会做出正确的选择。我大宋王师,一定可平定割据的赵构!”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