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苗床⑦_事象的宏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日常司空见惯的一切,其实都是信息构成的。全部,都可以被翻译成0和1的比特的形式。

  “春上”做的事情就只有一件——将可观测的信息中的冗余,用量子传输的方式以量子比特替换,并通过观测使其叠加态退相干,最终将“不确定”确定下来。

  这并不是通常理解中的信息传输,但核心的“在另一端近似或者相同地复制这边的信息”这一点并未改变。唯一的问题仅仅只是,获取这一边的信息的时候实质上在进行观测,那会使得这一边的信息被破坏。换句话说,在另一端构建信息的同时,也是在破坏这一边的信息。这也就是所谓的“不可克隆定理”。

  所以纵使学园都市最强的精神系也无法超越的精神感应的距离之壁,在“春上”的眼中并不是问题。因为两边不论相隔多远,信息也依然纠缠在一起。它们本身是一体的,并不存在彼此间隔多少距离的问题,这便是“纠缠态”的特性。

  当然,弥漫在众人中的某种气氛的实体,隐藏于所有人思维中的阴影在“春上”看来也不是什么多大的问题。

  只需要将它们代表的“信息”全部视为冗余传输出去,就可以了。不可克隆定律会发挥在这一边“破坏信息”的作用。

  至于另一端?

  那就实在太简单了。一串二进制代码代表的东西,一旦排序打乱后还是原来的东西吗?

  就像是翻转万花筒,看到的图案就会变化一样。如果将图案视为信息(注:当然,图案确实是一种信息),就等于只是旋转一下万花筒,让从目镜中看到的景象发生变化。归根到底,无非就是万花筒内的碎片排列被“移动”了而已。

  如果有人能真正理解这代表着什么的话,一定会为之感到战栗吧?如此简单地,轻易地改变着理应是世界基础的东西。

  既不是毁灭,也不是创造。仅仅只是移动和传输,以信息论最基础的理念去传输一些信息。每一个人都做过相同的事,无论是向人喊话还是动笔写信,无论是手机短信还是电子邮件。只要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就一定曾经做过理论上完全相同的事。

  这便是春上衿衣这位少女本身所掌握着的东西。极为难以分类,考虑到精神感应本身也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说是精神感应倒也未尝不可。不过在其内在,显然是远远在这条路上走得太过遥远了。

  哪怕理论上完全相同,真正向着这个方向走到这样的程度也是足以让人毛骨悚然了。

  理解的人一个都没有,哪怕是拥有足以理解这一切的知识的穹乃也不例外。这部分的信息并未完整地传达给她,仅靠知识不足以推断出其中的因果。然而另一方面,超常识的现象本身确实准确无误地传达到了。

  那些金属、岩石、木材,甚至电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