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四十六章 黄大忽悠_一个人的抗日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且重申美国无意于为了朝鲜的统一,而冒打世界大战的风险。同时,杜鲁n派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沃尔待?罗伯逊夫去南朝鲜与李承晚面谈。

  据说,罗伯逊到汉城坐下来,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一天又一天听着这个怒气冲天的老头子将憋着的怨气泄出来,最后,李承晚的脾气够了,罗伯逊便将美国的困难处境向他解释。过了一个多星期,李承晚终于让步了。

  而此时黄历已经回到了坤甸,将国防部长区忠派到了南朝鲜统领军队。威克岛会晤得到的不仅是经济利益,更使黄历的声望在国内和国际飞跃了一个层次。而关于对日合约和琉球群岛的归属问题,杜鲁n有些受到了黄历的蛊和欲导。日本不可不防,南洋联邦和亚洲各个被侵略国家的愤怒不可不考虑。而给琉球群岛自治,或将其独立出去,美国将得到当地民众的支持和拥护,从而成为继续有效控制日本的一个棋子。

  当然,这些还只是存在脑中的想法,能否付诸实施,黄历也无法确定。他感到高兴的是,美国提供的全面的经济和技术援助将使南洋联当民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高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展目标,成为统治一个国家的执政理念时,并不比好多少,直接的结果就是经济增长度放慢,国民生活水平下降。

  而南洋联邦建国初期的政治架构有效地避免了这种情况的生,民族自由党空前强大和团结,黄历的威望与日俱增,一时无两,使得经济政策的推行没有遇到什么掣肘和太大的阻力。

  一九四五年至一九五零年,南洋联邦的制造业年均增长百分之十七,一九五零年重化工业在整个制造业的比重达到了百分之五十四。一九四六年南洋联邦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六十四美元,但到一九五零年已经达到七百五十美元,“南洋经济奇迹”已1出了端倪。

  在黄历的领导和建议下,在其团体的全力支持下,南洋联邦走了同时振兴造船、电子、机械、钢铁、汽车、石化等技术集约型核心产业的道路。根据“选择和集中”的原则,各领域选定一两个民间企业,在选址、公路、资金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

  一九四七年八月,南洋联邦重化工业的象征,年产九十六万吨的联合钢厂竣工。钢铁的产量一九四九年达到五百二十万吨,一九五零年增至八百三十万吨。

  借助于德国的技术和人才,南洋联邦在德国传统的优势项目信息产业取得了亚洲领先地位,并与西、通用电气、卡尔?蔡司等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开和研究渠道。

  而二十多万日本战俘的免费劳动使南洋联邦的道路、桥梁、机场等基础设施在几年的时间里有了令人瞠目的变化,物流大幅改善,也是经济得以突飞猛进的一个重要因素。

  达国家用几十年才能完成的产业结构改造,南洋联邦借助于外资贷款,人才引进,挖掘内部潜力,只用了五年的时间便基本完成了。这不得不说是黄历的功劳,借鉴并应用在历史已经被某些国家证明是先进合理的经济展策略,使南洋联邦走了捷径。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