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零五章织布机_明末之力挽狂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官很疑惑,为何洋布的价格如此低廉,不知孙掌柜可明白其中缘由?”赵无忌看向孙掌柜问道。

  孙掌柜坐直身子,恭敬答道“小人也曾就此事专门寻那些洋人打听过,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这些洋布产于印度,而棉花是印度的特产,印度棉花质量既好,价格又低,这就是洋布便宜的原因。”

  赵无忌哦了一声,心中突然想起一事。

  他想起了珍妮纺纱机。

  众所周知,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珍妮纺纱机在十八世纪中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大放异彩,依靠珍妮纺纱机,大英帝国生产出了大量的棉布,并以其物美价廉的品质,在世界上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珍妮机的出现也被誉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

  赵无忌虽然并不知道珍妮机的具体结构和图纸,但他却听说过珍妮机的故事。

  首先在英格兰,人们先是发明了一种叫做飞梭的织布工具,大大提高了织布的效率,也因此导致了对棉纱需求量的大大增加。

  随后英国有个织布工,叫做詹姆斯,有一天他下班回家的时候,一不小心一脚踢翻了妻子正在使用的纺织机,他正准备把纺织机扶正的时候,却发现被踢倒的纺织机还在转,只是原先横着的纱锭变成直立的了。

  詹姆斯当时就想到,如果把几个纱锭都竖直排列,用同一个纺轮带动,那不就可以同时纺出更多的纱了么?于是他说干就干,按照这个想法,第二天他便造出了用一个纺轮带动八个纱锭的新纺织机,将纺纱机的功效提升了八倍,并以他的女儿珍妮的名字来命名了这种机器。

  赵无忌觉得,以华夏人的聪明才智,自己再在关键的地方提点几下,提前造出珍妮纺纱机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强行以加关税的方法保护布匹产业毕竟不是长久之策,努力地提升实力,把布匹产业做大做强才是正途。

  布匹产业一旦发展起来,便可以吸纳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正好可以用来安置那些跟着赵无忌从山东过来的百姓们,赵无忌决定,等一会会议结束后,便去寻顾炎武,看看能不能把珍妮纺纱机给复制出来。

  衣食住行,这个‘衣’字排在最前,可见这个织布产业的重要性。

  赵无忌决心打劫日不落帝国的国运,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桂冠,戴在大明百姓的头上,而这一切,就从提前面世的珍妮纺纱机开始吧。

  出了会神之后,赵无忌对着面前的孙掌柜笑了笑,便再不提起此事,而是转而开始望向盛唐轩的李周文李掌柜。

  未等赵无忌开口,李掌柜便呵呵一笑,率先说道“请大人放心,咱们大明的陶瓷,向来都是洋人抢购的紧俏货,完全不需要担心销路,印度的瓷器品质比咱们的瓷器低劣很多,虽然他们价格便宜,但成不了什么大气候,此外,茶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