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七十九章归家_明末之力挽狂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食盐乃是盐政专营,你还是不要介入罢。”崇祯觉得有些痛心,好好一个少年俊秀,居然想去靠贩盐发财,这与混吃等死何异。

  与后世不同,明朝的食盐生产和销售,是官方垄断的,官府的垄断也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毕竟食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调味品,日常饮食必不可少,再好吃的菜肴,没了食盐,也会寡淡无味,垄断之下,贩盐利润惊人。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在明朝产盐卖盐,大概相当于在后世搞房地产,不但稳赚不赔,并且暴利无比。

  这么巨大的利益,也吸引了大量的权贵和高官参与其中,分一杯羹,几百年来,日益腐化之下,等到了崇祯这个时候,拥有背景的私盐贩子大行其道,占据了九成以上的市场,私盐的产量甚至达到了官方的纲盐产量七八倍之多,大量理应缴纳入国库的收入,被大小官员和权贵们所分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流入了朝廷的国库。

  不过赵无忌可不是打算对食盐系统动手,那里权贵高官云集,劣绅土豪更是犹如过江之鲫,赵无忌并没有实力,也没有打算和这些实力强大的派系们硬刚。

  “启禀皇上,臣并非是打算卖盐,臣将来造出大船,出海捕鱼,捕获的鱼获,要么晒干,要么制成腌鱼、咸鱼,没有食盐,臣如何保存打来的大量鱼获?”赵无忌知道崇祯误会自己了,赶紧向皇上解释,“腌鱼的食盐用量过于巨大,若是从市面上购买,难免耗费太多,所以臣打算自己采盐,并不对外出售,只用于和记商行内部。”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崇祯觉得自己又误会赵无忌了,有些不好意思,不过这个可以同意,毕竟自己在和记可是有着九成股份的,省去买盐的钱,也是给自己省银子,既然不对外出售,自己对盐政的那群官吏也有了交代。

  “原来爱卿采盐,是为了腌鱼用的,朕准了,不过你可不能私自对外售盐,否则朕饶不了你。”该交代的还是要交代一句,免得他年纪轻轻越了线。

  “皇上,产盐售盐一向都是由盐政专营的,皇上开了这个口子,老臣担心下面那些盐政官员不服,闹将起来。”李长庚做出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其实是不想让赵无忌从事盐政,躺着赚钱。

  崇祯一声冷笑“闹?朕巴不得他们闹!他们若是敢闹,朕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崇祯现在手里有了赵无忌这个理财高手,底气足了很多,他对如今盐政的种种乱象也早已不满,好好一项赚钱的买卖,让这些人给做得都快亏损了。

  这些人若是闹起来,正好趁势让赵无忌出手,主持盐政,把上上下下的种种弊病流毒好好清理干净,没准又能每年增收几百万两。

  没办法,崇祯被户部多年的财政亏空都快给逼疯了,整天想着弄钱的大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