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8章要变强_学霸的星辰大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奶茶,扫了一圈实验室突然好奇的问冯金辉:“冯老师,好像好几天没看到苏老师了,他去其他研究所交流学习了吗?”

  “他啊?”冯金辉咂了咂嘴,悠悠的叹了一句:“去企业干了。”

  “欸?”吴斌听完一愣,“这么突然吗……”

  “唉,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靠着兴趣顶住许多诱惑和压力的啊。”冯金辉叹了口气。

  意识到自己好像不小心提起了一个沉重的话题,吴斌只好默默的喝两口奶茶,不再接话。

  但这时韩康顺却走了过来,偷偷朝着两人做了个8的手势并说:“听说年薪这个数。”

  “少来传播浮躁。”冯金辉对他做了个驱赶的动作。

  “怎么?我不说就不存在了?”航康顺白了冯金辉一眼,“你这叫鸵鸟心态。”

  其实在实验室里待了这么久,各种各样的牢骚和八卦吴斌也听了不少,就他待的这一年,各个实验室就走了不少研究员,其中甚至不乏副教授。

  吴斌甚至见过一个读直博的研究生都读到第五年,再努力一下就可以拿博士学位的时候,突然就自己选择转成了硕士,听说理由是已经找好了银行投资部门的工作。

  这种并不是个例,不少具备科研能力的学生在毕业之后都选择了去金融,房产这些来钱很快的领域。

  这样的选择很合理,只是让人有些遗憾而已,毕竟他们只是希望更快的获得经济独立。

  其实这也是吴斌默默记在心里的一个国内科研问题,在他的理解中,这种现象与其去怪国家体制,还不如想想办法怎么让国家变的更强。

  就比如安德鲁·怀尔斯在发表费马大定理之前,普林斯顿“养了”他七年,白吃白喝不说,每年还有18万刀的年薪。

  虽然这个例子有点极端,但也证明了科研是需要养“闲人”的。

  然而美帝国主义是可以这样抽全世界的血来高薪养这些“最强闲人”做科研,我们却只是发展中国家,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渐渐的就变成了科研是可以失败的,但科研项目却不允许。

  归根结底。

  他妈的穷啊!

  听着韩康顺的牢骚时,一杯热乎乎的奶茶也正好喝完,吴斌再次一头扎进文献与数据的世界。

  对于沉迷科研的吴斌来说,国庆,中秋假期什么的都是不存在的,时间转瞬之间就来到了11月,期间吴斌疯狂输出了6篇SCI,而且都不是普通的灌水,最差都是发在了一区,并都代表着石墨烯的更多可能。

  这把实验室和院里的教授都惊了个彻底。

  要知道这样的效率就算是顶尖的科研团队都跟不上,但吴斌却一直都是一个人单干,从立课题-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写成论文一气呵成。

  这让越来越多的科研大佬发现了他,并开始与他通信交流,邀请他去自己实验室的人也是越来越多。

  “你明天就要去美国了,今天不需要回去收拾一下行礼吗?”

  实验室中,林紫琪看着吴斌问。

  “已经收拾好了啊,在那呢,明天到时间我直接就走。”

  “就……那个!?”

  林紫琪看着静静待在实验室一角的双肩包一阵无语。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